【学佛心得:住还是不住?】

佛教有一个字不大为人知。那就是“住”字。这个字在《金刚经》里多次出现。比如,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”, ”不住相生心“。 因为诸行无常,万法皆空,故不能执着于相。这里讲的是大乘的空观,也是佛法的最高境界。

然而要达到这种不住相的境界,需要一个过程。这个过程则是从住相修心开始,渐修渐悟。

南传佛教的《四念住经》讲的就是住相修心。四念住也叫四念处。住和处在这里指的都是住所,住处。 四念住包括身,觉,心,法,是指人的身体和意识。修行首先要把心从向外探索收回到向内观想。内观则从身体开始并逐渐提升到意识层面。 心有所住,才魂魄不散。如《四念住经》讲的“立念在身(觉,心,法),有知有见,有明有达”。 立念在身,就是把心安放在自己的身体,不要被外物所迷,外相迷惑。身,觉,心,法是修行的四个处所,好比房屋从地下室, 一楼,再到二楼,三楼。知,见,明,达是觉悟的四种层次,好比西方科学常用的智慧金字塔(Wisdom Pyramid) 从数据,信息,到知识,智慧(Data, Information, Knowledge, Wisdom)。

所以应该先学《四念住经》,再学《金刚经》,或者两经同时学习,融会贯通。

前者是小乘,后者是大乘。西瓜大的甜,饺子小的香。小乘大乘,都是佛法,各有千秋,皆我所爱。